銅鼎的歷史
早在殷周時期,我們就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司母戊鼎,為什么兩千年跨不過這一只銅鼎?一個來自3000余年前的龐然大物與我對視,它重832公斤,高133厘米,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,名叫司母戊大方鼎。在那個古遠的年代,怎樣的制造團隊來完成這個任務。
鼎的原始功用是炊煮食物,進入國家禮制社會后,鼎成為貴族專用的禮儀重器,進而演化成權力和國家的象征。擁有傳承之鼎,即擁正統之位,“問鼎”被疑有篡權之謀。在近2000年夏商周王朝中,鼎是王位的象征,鼎是德政的象征,鼎是立新的象征,鼎是安泰的象征,鼎是秩序的象征。
據現有的考古發現,鼎的出現不晚于距今9000年前,我們今天見到的最早的鼎是夾砂陶制作的陶鼎,在距今4000年前后出現了青銅制作的銅鼎,此后還有鐵鼎、玉鼎、瓷鼎等的出現,形式上有方鼎、圓鼎等。鼎是中原地區先民的創造,后擴展至黃河下游與長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區,進入中華文明誕生的前夜,幾乎被所有區域的古代部族所接受和使用,并且形制上的趨同性也越發強烈,表現了各區域文明的交流與融合。至商代所創立的包括銅鼎在內的青銅禮器,北至遼寧,西至陜西,南至江西,東至沿海,都有所發現,表明了中原鼎文化極強的一統能力。反映了中華多民族國家統一的過程。
在幾千年的傳統器物中,似乎沒有哪種器物能像銅鼎一樣,沿用時間自古至今,被賦予豐富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含義。青鼎紋飾不僅有著裝飾美化青銅鼎的作用,還寫照出中國古代人民的真實生活歷史,是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的極具象征性方式之一。
推薦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
-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
- 校園雕塑的作用
- 作為設別系統的城市雕塑
-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
-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
-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
-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別
-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
-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