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周游列國對孔子的改變
孔子是我國儒學派的創始人,孔子的思想流傳至今,在很多的高校都有孔子雕塑,在孔子的一生周游列國對孔子有很大的改變。
第一,更深刻地磨練了孔子。首先是更加開擴了他的視野。此前,孔子雖然在魯國長期為學、教書、也短期做官,到齊國搞過政治外交活動,但必竟僅限于魯國一國的見聞,最多加上鄰邦齊國,視野是相對有限的。那個時代信息不發達,交流受到局限,孔子對魯國以外的世界實際了解不會很多。14年的列國周游,使他目睹了和經歷了很多事情,感受到了普天之下究竟是個什么樣子。其次,他經歷了更多的磨難,除政治上繼續不斷碰壁外,還經常陷人意想不到的困境,比如被圍困在匡城5天險些喪命,在蒲地遭到衛國叛軍的包圍,在宋國受到宋大夫桓魅的武力威脅,在鄭國與弟子失散孤身如喪家之犬,在陳絕糧7天沒飯吃。這些事故未必全是針對孔子,但它反映了動蕩戰亂的社會現狀,反映了天下各國政治斗爭的激烈程度。孔子一行成了這些斗爭的敏感的觀注物,稍有不測就動起武來,致使孔子遭了很多罪。
第二,孔子周游列國是一次文化傳播與交流活動。當時,魯國在列國中是文化的先進國,孔子又是魯國文化繼承上的皎皎者,在他與列國上層的廣泛接觸中,文化的交流是不會少的。孔子在十幾年的國外尋求政治生涯的過程中,從未中斷過教育活動,即使在危境中仍不中止,這些,在所到之處不會沒有影響。
第三,孔子周游列國是一次大規模的教育實踐活動。孔子離開魯國到國外游歷,帶了一批學生,現在雖然不能完全準確地開列一個名單,但他早期和中期的高徒如顏淵、子路、冉有、子貢、樊遲、宰我、子游、子夏等都在從行之列。這是一支不小的文化隊伍,他們個個心懷拯時救世的宏愿,抱著學而優則仕的想法,奔走于中原大地,來到列國之間,要通過考察各國政治,找到從政的機會,以便實現自己的理想。這樣的舉動和這樣的規模。
孔子周游列國體驗了形形色色的人情世故,從列國的風俗文化中,學到了新的知識,提高了自身的修養。
推薦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銅關公雕塑款式和擺放
- 體育運動雕塑在校園中有著怎樣的作用
- 校園雕塑的作用
- 作為設別系統的城市雕塑
- 廣場雕塑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
- 雕塑的價格相差的原因
- 適合安裝在校園雕塑有哪些
- 銅雕塑中的紅銅和黃銅有什么區別
- 雕塑廠家如何設計以城市為主的主題性雕塑
- 校園雕塑廠家在制作校園景觀小品時的設計要求